Hi,这是本号的首发贴。 本来这个号是想做一个情绪的出口,但是换了工作以后没什么情绪了,我想不如写一些关于社会观察和个人爱好分享吧。 前言 平时聊天或者工作里,朋友同事见过我发的零星半点的局部照片,表示对我家房子还挺感兴趣。这个房子完工后,我一直很想做一个全程记录,因为工作忙懒得收拾屋子拍完成照而搁置。趁着居家大扫除赶紧交作业了,要不拖延症估计又要拖半年(笑)。 我学了七八年的建筑设计,在地产公司做过许多住宅研究工作,并亲身参与到住宅装修的施工图、选样、施工当中,完成过一些不错的成绩。个人觉得我还是有一些关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积累的,在此浅发一下这套房子的设计装修全过程,并经过了一年生活的验证的不同角度的优缺点探讨。硬装是我自己设计的,材料自助购买,软装是全程自助某宝+实体店选购,完成后住了一年有余。 *以下内容偏技术和设计过程,若无兴趣可直接看上边的视频or滑到文尾PART3看完成照片:)。 原貌问题剖析 具体多大真不清楚,大概是89m2的小三房两卫。我在这套房子装修前也住过,所以大概能理解它各种各样存在的问题。设计师所要做的事就是发现问题,并在有限的条件(预算)下来解决问题。 原始户型平面图 原户型的几大BUG如下: 问题一:房子比较老,设计不经济,布局不适合当代生活; 问题二:层高只有2.6M 问题三:没有玄关,储藏空间不足; 问题四:采光通风不佳; 问题五:客厅到卧室通道上有两条大梁很突出; 问题六:主卧小,没有自主采光;书房小,空调位占用采光面; 问题七:阳台面积大,但采光时间有限。楼栋是错层阳台出挑设计,阳台上空空间很高,不好利用。 装修前清空的状态 装修前简易的书桌 首先我确认了要解决问题的目标: 一、改善原始通风采光不良的问题;二、增加储物空间;三、根据使用者(我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善空间分配参差问题;四、在合理的预算下创造简而美、实用的空间。 风格参考意向图 我在某红书搜寻案例,确定了采用现代意式+极简风格。另外当时的工作内容也是各处踩盘,看了很多样板房,也给我的设计提供了灵感。 设计过程施工 修改布局设计手稿 最后的施工图 通过1:1SU建模推敲 我把格局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几个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如下: #01 卫生间改1.5卫 取消了鸡肋的2卫,改成1.5卫:将主卫的墙砸开,取消主卫淋浴功能,仅保留宽洗漱台和马桶的空间,剩余改成L型衣柜。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动:逻辑在于首先目前我俩是两人居住,不需要两个淋浴间;其次,即使往后有其他同住人,从生活经验上来看,一个淋浴间也是足够的。 本来想利用原卫生间的窗做一个梳妆台,但考虑厕所小窗采光也很有限,索性把窗封了,改成深灰色玻璃面衣柜(可以增大空间感)。没有做梳妆台也是个人生活习惯因素,做梳妆台或其他功能也是可取的。 这个0.5卫刚好够一人使用,但是是完全封闭的暗卫,需要做好通风处理,确实夏天时候会有不开排气扇时候容易潮湿变味的问题,但使用频率少,尚还可以接受。 #02 客餐厨体系改造 客厅区域把原本沙发的位置对调,利用竖厅的长实墙做投影区,减少原布局的逼仄感;封掉视野不好的转角飘窗,使界面更完整。 把厨房的隔墙敲掉,做成开放式厨房,利用柜子增加了玄关鞋柜与岛台。很多人问我全开放式厨房会不会有油烟问题——我的答案是开窗情况下基本不会。我做饭频率还挺高的,中西式菜都做,除了煎牛排时候屋子里会比较难散味之外,基本油烟味很小。关于这个话题,有机会专题讨论一下。 对于小户型来说,把LDK打通能把空间拓宽非常多,从视觉上来说是个大客厅。另外,原户型玄关过短没地方放鞋柜的问题也得到改善。 我没有预留餐桌的位置,原因是我俩喜欢吃饭时候看电视,另外受到恒裕某公寓的启发,设计了可收纳到岛台下的餐桌+工作桌,不过目前暂未实施。 收纳状态,作为岛台拓展餐桌状态,旋转90°使用 岛台也可以作为办公场景 #03 封阳台增加功能空间,盥洗联动 主卧阳台采光较好,故取消阳台门和主卧形成连通,改善主卧采光问题并留用晾晒功能;将采光不好的生活阳台封起来,一半作为储藏间,一半放下了双开门冰箱,解放了厨房空间,并且放置了洗衣机+烘干机,储物柜、脏衣篓,形成一个洗衣房。 另外,原户型有个很蠢的设计:客卫的淋浴区上有个窗,是对着生活阳台的:)so那段时间看了禄薇的书得到启发,把窗拆了改成了门,这样洗澡前脱下的脏衣服能直接扔到脏衣篓里,形成一个盥洗区的联动,甚至忘了开热水器都可以自己开hhhhh(玻璃用半透就没问题的啦!)。 给客卫增加一个门,连通阳台,能实现浴室与洗衣房的联动 但是这个改造我犯了一个防水的失误,有机会我下一篇详细说。 #04 书房采光性能优化 原户型做储物间的那个书房采光极其差!!本身开间就很小,采光面还被空调位占了,无力吐槽。 为了改善书房的采光,我把这个房间非承重墙都砸了,改成了半透的超白玻长虹玻璃,引用客厅的自然光(虽然也不咋地)。做出来效果还是挺好的,像一个玻璃盒子。这是一个互利的设计——既改善了书房的采光,也给客厅增加了通透感和迷幻感。我看到这个效果出来的时候,还是挺自我感动的(笑)。 前后两面墙的效果对比 长虹玻璃安装后的效果 #05 关于梁的优化 这个户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梁,最难看的是卧室走道上前后横跨的两条大梁,梁底突出天花。我是非常服气的,因为怎么设计都消化不掉。又不能加厚吊顶,因为原本的层高就很低。 原始户型两条梁的效果 于是我想到在过道做一个不对称的叠级吊顶消化,这个设计是这样的:一侧连平梁底做实的体块,另一侧向上收约15公分,处理成一道L型挑板,看起来是一道悬挑的“薄板”,用厚薄对比、错位去弱化,再加上暗藏灯带的氛围感,让人觉得这两条梁的存在感“消失”,存在即合理。 同理,我在吊顶上做的所有处理都是为了消化凸出界面的梁,同时还有主卧里为了弱化突出墙面的梁。 做弧形天花前的样子 经过反复推敲,我设计了一道1/4圆弧拱顶连接天花,并使拱顶元素在同一个空间重复出现(弧线要克制才耐看)。这个设计我也挺喜欢,给主卧一些特别的变化,晚上点缀上温暖的灯光会有一种洞穴感(梦回意大利某餐厅),很出效果。 做点弧线氛围感拉满 在此不禁呼吁一句:建筑师们做户型的时候真要和结构师多碰一碰啊。 同样,我客餐厅的吊顶为了包住空调多联机做了厚,其实挺厚的,但是整个客餐厅却不显得压抑。我想原因是其整体感,餐厨吊顶与多联机采用一个标高,同时又有分割空间功能的效果。 原设计也考虑过不做“假梁”连通两块吊顶,但总感觉整体性不够故放弃 #06 无孔不入的收纳 我家客厅因为要用投影,所以没有做很多人喜欢用的满墙书柜(讲真这么积灰好打理吗?),除此之外基本把边角空隙都用足了。 我不太建议硬装和柜子分开设计,应该在硬装设计时候就考虑好柜子的细节。设计柜子的人一般把握不好柜子与全屋的一体性,他们只需要给你关于柜子实施的建议就好。经过这么久的使用,虽然不是%完美,整体容纳量和使用感受都是OK的。 插句题外话,我当时的工作正好在盯欧派的柜体出图,回想起他们的图纸质量差点把我气死,结果在跟自家柜体图的时候,他们比欧派过犹不及。:) 其中的一些细节我就不说了,都比较常规,我最喜欢的是这套橱柜。 我是个重度不锈钢爱好者,橱柜用不锈钢来自于逛家居市场时候种草的科勒不锈钢橱柜,但迫于价格而放弃……定制时特意选了暖调原色拉丝不锈钢。这个颜色很妙啊,大家都知道不锈钢橱柜一不小心会做得像餐厅厨房,但这个颜色比原色不锈钢精致,又没古铜色这么俗气,我从来没在工作或者样板房中见过(可能看的还是太少了)。刚开始担心小工厂的不锈钢很拉跨,装完以后我觉得吧大效果不输科勒(当然还是有些平整度和工艺问题),至少性价比赢了。 科勒那套令人心动价高劝退的不锈钢橱柜 关于橱柜我的考虑是这样的:这个厨房特别小,一般的设计公司会把消毒碗柜放在灶台下,但是地柜收纳就会受限。作为最近一个真的在每天做饭的人,我觉得灶台下很适合收纳锅具,取放顺手,并且好看的锅具家里四五个不足为奇吧,再加上烤箱那套盘子,至少比消毒柜用的频率高多了。所以,我把消毒碗柜和蒸烤箱叠放,做了个半截高柜,没有通高与吊柜留出了一截空间,一是为了这个位置留空透气(想象一下一截墙堵在这块的效果),二是空隙上还可以放些杂物。现在使用一段时间,觉得收纳空间也是刚刚好。 另外也有人质疑这个半高柜侧面会不会占用岛台的空间,其实我是留出来摆咖啡机or小家电的,选了一套同样是不锈钢的咖啡机。吧台这种东西一般也不会并排坐,面对面更Nice哦。 完成照片 絮絮叨叨这么多,来看软装后的完成照吧!(多图预警) 当然作为一个摸索中实践的设计师,除了前文提到的,犯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准备下一期针对我家的设计BUG家居产品红黑榜讨论,由于篇幅问题我简要的总结一些,作为剧透(想看的话给我点赞吧!): 无主灯照明灯具选择,天花留线问题; 客卫与洗衣房的门的溢水问题; 黑色洁具五金BUG; 客厅瓷砖的遗憾; 飘窗柜未预留考虑飘窗垫厚度; 智能家居的选择和取舍; 特殊岛台的点位预留问题; 极简风里无框/窄框门的价格水深; 木地板颜色和长度选择; 软装的各种踩雷(很多网红家居博主推荐的东西并不实用) …… 写在最后 回想起来,我也很感激这段经历中不断思考的过程,这个工程是我做的第一个设计落地项目。其实刚开始真的对水暖电、点位、收边收口没什么概念,都是一边做一边摸索。直到后期才逐渐上手,但有些已经成型无法更改,只能作为遗憾或后期改造了。当时也在盯着前司一套样板房和一个售楼处的工地,回想起来也是很酸爽。 不管怎么说,我一直认为自己住的房子是要自己参与设计+装修的,精装买回来的房子千篇一律,没有灵魂,虽然这曾经是我的工作。 / 感谢您耐心看到最后,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交流讨论。:) 关于作者 杨年画 一个热爱设计但与行业渐行渐远的90后建筑师 爱好特别多但时间很少的普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