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外电源工程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电力概况 2.3设计概况 2.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 3.领导小组 3.1组织机构 3.2物质保证体系 4.通讯联络网 5.工作职责 5.1负责人职责: 5.2有限空间作业各人员职责: 5.3生产安全质量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责 5.4项目部应急救援机构人员的职责 6.工作要求 6.1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2安全教育 6.3隧道作业程序: 7.抢险、抢修的设备清单 8.工作程序网络图 1.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 1.2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管理条例》。 1.3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和调查程序规定》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电力概况 本工程为 2.3设计概况 2.3.1隧道设计概况 (1)横断面设计 1)2.0m×2.3m复合衬砌电缆隧道断面为直墙、圆拱,平底板,净宽2.0m,起拱线高1.85m,矢高0.45m,净高2.3m。隧道内设有人行步道,双侧安装电缆支架,间距1米,隧道内设通长地线。 2)复合衬砌电缆隧道结构为: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防水膜+现浇钢筋砼,初衬厚度为0.25m,二衬厚度为0.25m。 3)隧道初衬钢架间距0.5m。钢榀架之间由Φ20纵向连接筋焊接,要求连接筋沿钢榀架内、外主筋内侧环向1米交错布置,连接筋搭接不小于mm,连接筋使用E43焊条焊接。榀架内外焊接钢筋网片,网片搭接~mm,采用E43焊条焊接。 4)复合衬砌电缆隧道初衬钢架受力钢筋为Φ18,其间用Φ12钢筋冷压成形的“8”字加强筋焊接而成受力好的钢架,初衬变形缝处和间距不大于30m的衬变形缝处相邻的两榀钢架外扩50mm;二衬结构为模注钢筋砼结构,二衬受力钢筋为Φ14,架立钢筋为Φ12。 5)初衬、二衬结构背后回填注浆 为保证喷射混凝土支护与地层密贴要及时进行初衬背后回填注浆,注浆孔布置在拱顶,注浆管采用Φ32mm钢管,纵向间距2m。注浆压力应小于0.4Mpa。背后回填注浆配合比:水泥、砂比1:1.5~1:1.3(重量比),水灰比为1:1~1:1.1。 隧道二衬采用模筑混凝土,拱部易塌落形成空洞,因此采用相同等级水泥浆回填,同时注意加强注浆孔部位防水层的保护。 电缆隧道初衬、二衬的背后回填注浆管方向应与开挖隧道方向相反,且初衬每进尺5米进行一次背后回填注浆。 (2)纵断面设计 新建电缆隧道在所有市政管线以下,土层分布详见纵断图,覆土4.0~12.0m之间,隧道纵坡控制在0.5%~10.9%之间。施工前需严格控制核查现有管线及障碍物高程。 (3)全断面注浆设计 1)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工艺 全断面帷幕注浆采用长导管进行预加固,加固范围为开挖轮廓外1.5m,一次注浆循环步长为12m,搭接3m。 注浆孔采用钻机成孔,成孔直径为73mm,安装注浆管后封闭孔壁和管壁间空隙,保证注浆效果。钻孔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注浆管安装完成后,需采用喷射混凝土对掌子面进行封闭,以确保注浆效果。喷射混凝土厚度为mm,内设Φ8间距双层钢筋网片。注浆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将长注浆管分为2m段进行注浆,通过调整注浆管内的止浆阀位置实现分段注浆。注浆材料可根据地质情况和注浆效果进行适当调整。注浆效果可通过预留观察孔、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因素综合分析进行预测,注浆压力一般不超过0.5Mpa。 注浆控制值 注浆后强度不小于15--30kg/cm2; 注浆后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 地面沉降控制值 采用全断面注浆段,隧道施工后需保证地面沉降量不大于10mm。 2.3.2竖井设计概况 圆竖井:为保证井筒结构稳定,在井口设现浇钢筋砼锁口圈梁,在锁口圈梁下采用“喷射砼+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防水膜”+“现浇钢筋砼”,支护衬砌厚0.25m,钢架竖向间距0.6m。二衬厚0.25m,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形式。其中Φ4.0m暗挖竖井7座,Φ5.2m暗挖竖井5座。 竖井初衬底板采用喷射C20砼,厚0.3m;再施做0.35m厚C30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与二衬侧墙钢筋连接。竖井内底与隧道内底标高一致。埋管二层小室采用MU15普通烧结砖墙砌筑,1:2.5水泥砂浆抹面厚15mm,预留埋管窗口用砂袋封堵。 初衬受力钢筋为Φ18,其间用Φ12钢筋冷压成形的“8”字加强筋焊接而成受力好的钢架。拱架内侧、外侧用Φ20钢筋连接,纵向连接筋间距1m,内外错开布置。拱架内外侧附设φ6 ×网片。竖井设置钢平台,竖井盖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竖井环向锚杆,竖直方向两榀一打,上下错开,角度15~20度,锚杆直径Φ32,长2.5m,水平间距1m。打设纵向锚杆时不得破坏现有地下建筑及构筑物。通过锚杆向地层注改性水玻璃,加固地层,要求固砂体单轴抗压强度达到0.3~0.5Mpa。 竖井钢榀架之间由Φ20纵向连接筋焊接,要求连接筋沿钢榀架内外主筋内侧环向1米交错布置,连接筋搭接不小于mm,使用E50焊条焊接,钢榀架内外绑扎钢筋网片,网片搭接-mm。竖井钢平台需对称开Φ孔,层间爬梯需上、下层交错布置,且非人孔爬梯侧须加井篦子。 2.3.3材料选用 (1)混凝土 1)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8%(重量比)FS-P型混凝土补偿收缩防水剂,喷射混凝土采用豆石,石子粒径不大于16mm。 2)结构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工程埋置深度小于10m,混凝土抗渗等级P6;工程埋置深度10m~20m,混凝土抗渗等级P8;工程埋置深度20m~30m,混凝土抗渗等级P10; 3)垫层、人行步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2)钢筋:φ为HPB;Φ为HRB。 (3)防水材料:聚乙烯丙纶双面复合防水卷材,规格要求不小于g/m2。 2.3.4防水设计 (1)在喷射砼中须掺加FS-P型砼补偿收缩防水剂,掺加量为水泥用量的8%(重量比)。 (2)在防水层施工前,先对初衬结构主体进行合格验收,其次,对其结构进行堵漏防水,且在无水条件下做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最后需对已做防水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在隧道接地极处、变形缝处,须在原柔性防水卷材基础上,局部附加一层补强。 (4)二衬模筑混凝土抗渗要求达到P6,且在二衬绑扎钢筋时需对其已做防水层加以保护。 (5)所使用的防水卷材应满足如下要求:一次复合成型工艺生产;复合强度不小于1.2N/mm;片材粘接剥离强度不小于1.5N/mm(标准试验条件)。 2.3.5变形缝设计 (1)初衬结构:竖井出口2-3m处设置变形缝,新旧沟相接处均应设置变形缝。现浇二衬结构:不得大于30m设置一道变形缝;并且初衬结构变形缝处二衬结构也要在此设置变形缝;初衬变形缝处相邻的两榀拱架外扩50mm,二衬变形缝处结构厚度加厚至mm,且在砼结构内设置中埋式止水带,二衬变形缝的其它做法同初衬。 (2)在变形缝处应先用30mm聚苯板作为分界板,待隧道两侧喷射砼及防水层做好后,先将缝中聚苯板剔成宽30mm,深65mm的缝,然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嵌缝深30mm,在聚合物水泥砂浆干硬后,在缝中嵌双组份聚硫橡胶。 (3)注意在缝底、聚合物水泥砂浆顶面上粘贴牛皮纸,以起到隔离作用。 (4)在施作完变形缝后用焦油聚氨酯及涤纶布就地制作止水带。 2.3.6支架设计 2.0m×2.3m隧道及2.0m×2.1m隧道支架采用Q型钢,由[63×4.8槽钢及L50×5等边角钢焊接组成,立铁高mm,分为七档。 竖井二衬施工时应按设计位置预留埋件,将支架固定铁件与预埋件焊接连接,竖井内支架与固定铁件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做法见竖井设计图。 隧道侧墙预埋螺栓纵向间距为1m。预埋螺栓要求外露35mm,且螺栓垂直方向应垂直隧道底板安装。电缆支架安装要求纵向间距为1m,垂直安装误差±5mm。 首个支架加工组装成型后,于现场安装试装后,经设计检验合格,方可批量生产。 2.3.7电力井盖 (1)电力隧道 本工程电力隧道全程设置监控电力井盖。 (2)电力管井 采用电力专用重型防盗井盖。 (3)井筒内加警示牌。 2.3.8防火槽盒 本工程在新建隧道全线支架两侧最上端设置×有机难燃型防火槽盒。 2.3.9总体要求 施工以测量放线为准,并严格核实现状隧道平面位置、高程及现状管线的高程、平面位置,如遇电力隧道与其它管线发生冲突时,请及时与设计联系待设计确认后再做调整。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图要求施工,严格施工工艺,严格施工纪律,严格管理,施工前须详细做好物探,且在施工中予以注意,确保工程质量、地上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电缆隧道及井室内所有外露构件均需做热涮锌防腐处理。 本工程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北京电力公司有关部门汇审合格,并组织设计交底再行施工。 电缆隧道考虑敷设kV电缆,要求隧道内侧最小转弯半径为2.0m,且要求隧道转角处圆顺无棱角。 隧道坡度最小不小于0.5%,沟道坡度17%<隧道坡度<35%做姜磋步道。 人孔井圈内需设置警示标。 本工程所用井套支架等附属设备均应为北京电力公司相关部门认可的产品。 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对工程设计文件进行核对,如有矛盾之处请与设计联系解决。 本工程实施前应与交通、园林及特殊设施产权单位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对相应设施采取保护加固等措施,且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有关技术要求及规定按市政工程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2.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 (1)工程地质 场地地貌位置属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在42.20~46.46m之间。各地层特征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堆积房渣土①层,粉质粘土填土①1层;新近沉积之粉、细砂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③1层;粉砂③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④1层;粘土④2层;粉质粘土⑤层;粉砂、细砂⑤1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2层。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显示,电力隧道主要穿越土层为粉土层。 (2)地下水:本场地勘探深度内存在二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分别为潜水,水位埋深为1.20~8.39m,水位标高为37.23~41.00m;承压水,水位埋深为11.30~14.72m,水位标高为30.98~34.50m。且该地段不具备降水条件,需要考虑地下水对电力隧道的影响。 (3)环境:本工程隧道位于北清路绿化带及部分主干道,施工中需对道路及管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控制地面沉降,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领导小组 3.1组织机构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保证有限空间的安全生产。 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保证管理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位”,组织落实,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部设专职监护人员;各施工队每个班组设专业的作业负责人。 建立有限空间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及抢险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分包队长、工长、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为成员,组成的现场管理领导小组。 有限空间安全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2物质保证体系 在项目经理部内留有一定的安全生产费,以保证施工现场的紧急开支。发生事故时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工伤严重时,将受伤人员及时送至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项目部购置足够数量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器械,如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4.通讯联络网 项目经理: 现场经理: 技术: 质量: 安全: 机械: 材料: 后勤: 5.工作职责 5.1负责人职责: 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②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③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④督促、检查本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⑤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2有限空间作业各人员职责: (1)班组作业人员职责: ①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②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③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④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⑤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2)班组作业负责人职责: ①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②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③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3)项目监护人员职责: ①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②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③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④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⑤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5.3生产安全质量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责 (1)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2)分析事故特点,制定事故救援措施和方案。 (3)负责向上级做事故和救援报告。 (4)发生事故后,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行动指令。 (5)为救援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交通、通讯保障。 (6)组建项目部应急救援专业抢险队,组织实施和演练,掌握现场抢险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 (7)对生产现场和员工宿舍设定安全信道明显标志,在发生事故时,保证救援车辆、人员救援疏散的安全、畅通。 (8)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档案,包括: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名单;救援、救护基本技能学习培训活动记录;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目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记录;事故发生后上报上级单位及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等。 5.4项目部应急救援机构人员的职责 (1)指挥:负责组织项目部的应急救援。 (2)副指挥:按照指挥的指令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并在发生事故时,迅速召集应急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3)成员:在指挥、副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参加现场抢险、救援,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疏导,维护现场秩序;提供救援器材并正确运用安全救护。 (4)发生事故后,控制事态发展,保护现场、组织抢救,医院,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6.工作要求 6.1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在工程项目现场建立完善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监督实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标准的安全技术规程,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全体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进场的工人了解工种的要求,掌握施工安全技术,提高安全能力。 6.2安全教育 (1)施工中必须遵照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不断提高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业务责任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施工员必须及时下达每项工序的施工安全交底单,并向每个施工人员将安全施工交底内容交代清楚。 (3)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班前讲话必须讲安全,做到“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的文明工程。 6.3隧道作业程序: (1)作业审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在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交底双方须履行签字手续。现场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3)在下隧道前先检测隧道内气体的含量、各项气体含量达标后才进行作业,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4)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5)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6)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7)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8)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9)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10)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12)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3)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5)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7.抢险、抢修的设备清单 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0副 救生索30根 安全绳10根 担架6副 安全梯10架 应急照明灯20把 轴流风机3台 面包车4辆 8.工作程序网络图 ⑴项目部要设立安全值班室,保证现场及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室标明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通讯联系人员的电话。 ⑵事故报告程序: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项目部应急救援人员→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⑶有限空间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 ⑷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有限空间事故→保护现场→控制事态→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伤亡情况→向上级热力公司汇报。 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344.html |